星期日, 17 8 月, 2025
No Result
View All Result
育心文具行

育心文具行

  • 首頁
  • 心得x體驗
  • 筆記x備忘
  • 閒談x雜記
  • 我的工具箱
  • 關於我
育心文具行
  • 首頁
  • 心得x體驗
  • 筆記x備忘
  • 閒談x雜記
  • 我的工具箱
  • 關於我
No Result
View All Result
育心文具行
Home 閒談x雜記

《原子習慣》讀書心得

2024-01-22
in 閒談x雜記
Reading Time:3 mins read
A A
0

這次的讀書心得原本有分三個階段,分別是:第一章結束、第二章與第三章、第四章。 這次我想要把三個階段分成一次打完,一來是這本書滿多內容,但因為很久以前看過,也有嘗試實作,所以我想要把這本書以實際執行的方式來記錄,期待可以複製經驗為其他習慣鋪路。

這邊一階段分章節,列出原則、注意事項與心得。

前言

  1. 壞習慣產生的後果可以看做貧窮陷阱的過程,可以當作化學的二級反應或是三及反應的過程。
  2. 好習慣系統運作過程比目標重要,我們要做的是讓好習慣系統累積成效讓他的化學反應係數增加。
  3. 大的習慣是由許多小習慣而來。這在以前有人提倡「大的目標是由許多小目標環環相扣」是類似的概念。
  4. 改變習慣最有效的方法,是改變身份認同。這在很多習慣書中有提到應用,非常實用。
  5. 習慣建立遵守「正向行為螺旋(我忘記原本名字了)」:提示、渴望、回應、獎賞。許多流量池模型中有類似的應用。所以養成好習慣,需不斷重複執行產生這 4 個階段,擴大螺旋至成為我們想要成為的人(身份認同)。
  6. 維持身份認同是非常重要的。重點在「維持」。

書中把好壞習慣產生的「代價」作為一個「門檻」,我認為描述並不精確,有種拜飛機的感覺。我認為習慣未必一定會達到成效,很多組成要素是運氣以及當下的知識、系統化,以及推動習慣的拉力/推力。可能壞習慣所產生問題在情緒上會是驚覺的,突然發現的,造成了越過「壞習慣的門檻」的感受;但是好習慣卻常常不會輕易的被發現,較容易產生「哪時候才是一個頭」的這種感嘆,如同書中所講到:「決定成功失敗的,不是目標,而是系統。」產生習慣拉力的能量應該是由系統本身產生,而非一個目標或是一個門檻。

其中提到「溜溜球效應」是滿有感受的,之前在健身減重的的過程中,有嘗試過滿多不同方法,極端飲食和代餐也測試過,的確在事後會發生溜溜球效應,特別記錄權當一個提醒,希望未來可以警覺、避免這種效應發生。

對於「改變身份認同」,我認為重點有幾個:

  1. 需要以主動的詞彙來描述,避免否定詞彙。
  2. 小的改變較為容易,遵守程式設計中「單一責任原則」,將身份的定義與實作描述清晰。
  3. 語言的重要性由此體會的出來,國文要學好阿。
  4. 身份認同不是絕對固定的,是滾動的,是要時時修正的,是自己賦予的,不應該是他人決定的。

而身份認同的實作,也 callback 到書中提到維持習慣系統的拉力(動力)之一。

最後,我覺得最重要的是「維持」這件事,其實這本書有點像是把我們對於習慣的價值觀,從平面拉成立體的狀態,以我來說:透過解釋行為心裡學中的螺旋模型,建立起實作的基礎,的原本的「目標」取代成「身份認同」,透過「應由系統產生獎勵」取代目標完成後的獎勵行為,並且提示了維持習慣的方法:「用最少的能量與努力解決生活中的問題。」在這個框架下,維持「身份認同」可避免矯枉過正或是虎頭蛇尾的結果,也是提供一個解決方向,讓我們最終讓能夠往更多好的習慣養成。

—

法則一

  1. 改變習慣需要透過意識層面實現(e.g. 習慣計分卡、指差確認)
  2. 加強提示,嘗試降低使用到的「意識空間」:更容易規劃(時間、地點、行為)、更容易實作(小動作、堆疊、環境提示)。
  3. 透過習慣來加強習慣(習慣堆疊)。
  4. 獎勵回饋很重要,但是習慣更重要。
  5. 短期依賴自制力(意識),長期依賴環境。

有一個詞彙叫做「門口效應」,是指在空間界線切換時,很容易發生「健忘」的狀況,這會阻礙我們使用意識層面來改變習慣。我們可以客服的解決方案是透過大腦外包,讓記憶放在紙本、環境提示上,例如鑰匙就掛在門邊,流程設計成需要拿起鑰匙才能開門(我把鑰匙掛在門栓上),出門的流程規劃為:出門前把要帶的東西先列出清單,出門前再檢查一次(e.g.「手機鑰匙錢包」口訣),這些都是惠我良多的實作技巧,我覺得重點在於大腦外包的方法,初期我會在 Notion 或是備忘錄上列出清單,現在很多流程已經內化成不需要意識去查看清單(已經背起來了),但是檢查這個動作變成習慣,整體習慣實作上就很方便。

由此可知道環境的重要性,孟母應該是本書的作者。而環境可以切分為:

  1. 心理環境:心態和價值觀所建立的內在環境,包括了滿足、喜悅、成就感;厭惡、愧疚、噁心等等。
  2. 物理環境:外在造成方便/不方便的環境,包括了很花時間、流程很多、容易被刁難;有費用、輕便、迅速等等。

習慣堆疊也是可以生成好習慣環境一個很重要的實作方法,我會建立自己的「儀式」,包括起床儀式、工作儀式等等,實際上目的是為了建立更有效率或是更舒服的環境,也許一些靈性工作中所強調的「儀式感」,會是相同的原理(老祖宗的智慧?)。

—

法則二、法則三

  1. 把回饋獎勵放到習慣之中。
  2. 環境:社交圈的力量。
    • 親近的人(耳濡目染)
    • 多數的人(羊群效應)
    • 有力的人(個人崇拜)
  3. 心理環境的重要性:正向回饋。
  4. 釐清壞習慣的吸引力從何而來。
  5. 行動關鍵詞:簡單的、重複的。習慣的養成在於頻率、而非時間。
  6. 最小努力原則,兩分鐘法則:讓好習慣的行動在 2 分鐘內就能實現完成。
  7. 增加壞習慣的成本。(法則四還有詳述)

對於壞習慣,我認為重要的是誠實的面對自己,判斷壞習慣造成的影響以及之所以要改掉壞習慣的原因,說不定這不是一個壞習慣? 確認之後也許能更誠實的面對,找到其中慾望的源頭進而去解決。這裡也另外推薦參考《被討厭的勇氣》其中有說到「選擇」的原因以及「一切煩惱都是由人際關係而來」這個觀點,對於尋找慾望源頭這個行為會滿有衝擊的。

而對於環境,延續上一部份中心理環境的重要性,特別關於社交圈配置也是影響環境重要的一環。最近看了一本漫畫《恐怖教授的怪奇課程》,感想額外寫了一篇心得,有興趣可以看下。

我很喜歡影集《魔鬼神探》中一句路西法常講的台詞:「what’s your really desire?」然後犯人就會自己揭穿剛剛的謊言,說出真實心中的慾望。瞭解自己內心慾望是一個成熟的大人具備的美德,而控制內心的慾望,是成熟大人需要的技能之一,兩者需要兼備。

有一個譬喻:如同程式設計工作,我們的人力、財力等資源相當於習慣養成的所有能量。當程式完成可藉由伺服器(最小的成本)運作系統程式,然而設計程式需要把單一責任、最小的 units 抓出來做成模組,讓他執行可重複性的工作;程式設計師不斷的調整,執行維護調整優化的動作(檢視習慣),優化時須把握最小修改原則,儘量讓新的功能(習慣)消耗、修改是可以以最低耗能、最高效率運作;程式設計師也會將開發環境、測試環境、生產環境等等,在第一次開工時佈置好環境,以後調整處理運作除了不但可以快速上手進入狀況,也可以確保運作環境穩定、不容易有未知的錯誤;同時也要確保生產環境的資安問題,例如禁止未知的 port 和 ip 登入伺服器(避免壞習慣產生)、添加指定容易有問題 query deny(避免自己思考方向違背好習慣)等等。

這是我對於這章節的譬喻,可能非程式領域的人聽不懂,管他的。

—

法則四、結語

  1. 立即滿足與延遲滿足(獎賞、回饋等都是類似的意思)
  2. 除了兩分鐘法則補完計畫:立即回饋的設計 -> 往未來邁進的系統。
  3. 補完系統框架的技巧「環境」:讓想要的更容易達成、不想要的更困難實現。
  4. 成就感的解決方案之一:追蹤記錄。
  5. 遇到的挑戰:中斷習慣、比較、目標導向、無聊、優越感。
  6. 加強壞習慣的困難度:問責伙伴、契約。

我覺得能處理的好延遲滿足的人十分厲害,就像是下棋時已經能看到好幾十步以後的年輕棋士。雖然我很想把原因至少切一部份出來歸咎於家庭/校園經驗傳承 + 運氣上面,但實際上對方的確做到了,而我們即便運氣不好,結果論而言無論如何也是需要努力才行。

看書之後能夠明白的是:在養成習慣的的領域上,未必單純依靠意志力完成的,需要一個方向,未來的目標未必十分重要。這樣我不必一定要像是職業棋士一樣,需要用大腦記住未來 10 步以後的棋路,我能夠把他設計成一個模組,重複的不斷執行,甚至未來他是一個 AI ,能夠預測提醒與協助完成;我能花更少的力量與精力去達到想要的效果,這樣好的習慣就會越來越簡單養成。這些都是屬於建構「環境」的威力,壞的習慣也能夠因環境而改善,我覺得整合書中所講到的方式,我自己實作抵抗壞習慣的操作有幾個滿重要的策略:

  1. 把習慣的中斷當成旅途上的風景,記在心裡,記住產生的後果,然後認錯,去修正。
  2. 心態上,必須要時刻提醒:決策與行為都是對自己負責,這也是某種程度上的處事態度。
  3. 與他人的比較、設定目標、透過外部壓力監督都是一種手段,並非目的。
  4. 保持有趣,在習慣養成的機制中添加各種趣味,保持精彩樂趣,這非常非常的重要。
  5. 把意識花費在「檢查」系統上,去調整規劃、調整心態。

Callback 回身份認同這件事情上,如同一開始說的「身份認同不是絕對固定的,是滾動的,是要時時修正的,是自己賦予的,不應該是他人決定的。」對自己負責,保持有趣精彩。

我認為重點關鍵字有幾個:

  1. 身份認同。
  2. 心理與外在環境建立。
  3. 對自己負責的心態。
  4. 保持樂趣。
  5. 保持能夠隨時調整的能力與意識。

以上。

Tags: 原子習慣意志力維持習慣讀書心得身份認同
Share22Tweet14
Previous Post

《恐怖教授的怪奇課程》心得

Next Post

〈希望8+9都去死〉心得

Related Posts

心得x體驗

《從0到1:打開世界運作的未知祕密,在意想不到之處發現價值》讀書心得(嘗試用 AI 生成)

這是《從0到1:打開世界運作的未知祕密,...

2024-10-27
100
心得x體驗

《女性主義理論與流變》重點整理與心得

俗話說的好:「讀懂原理,使用套件。」看完...

2024-06-12
100
心得x體驗

《底層邏輯:看清這世界的底牌》心得

《底層邏輯:看清這世界的底牌》這本書的作...

2024-02-29
100
心得x體驗

《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》心得

我想先把這本書的幾個重要關鍵字列出來:不...

2024-02-21
100
心得x體驗

《What If? 如果這樣,會怎樣?》第四部讀書心得

這次是 #10 至最後,得承認最近工作的...

2023-12-27
100
心得x體驗

《What If? 如果這樣,會怎樣?》第三部份讀書心得

這次的進度是問題#7 到 問題#9 結束...

2023-12-10
100
Load More
Next Post

〈希望8+9都去死〉心得

《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》心得

斜線與反斜線

全站搜尋

No Result
View All Result

關於我

育心文具行

Jerry Lin

程式設計師

育心文具行是一家文具店,老闆的小兒子是一個設計師,職業是設計程式,興趣是設計人,倒是還沒有實作的機會。
--
所有的相遇都不是巧合。
在廣告公司待了三年有兩年多在做內容產品,離職後繼續在內容產業走了四年多,最後選則離開台灣的公司體制在家 SOHO ,碰上了 2020 年疫情才知道原來自己這是走在時代的潮流尖端。 感謝許多老闆和貴人相助,至今目前尚能存活,在台北街頭努力著。

近期文章

  • LLM 生成參數清單與說明
  • 使用 google 的 Gemini CLI 來製作字幕
  • 2025-07-29 社交模式檢討
  • 2025-07-25 社交模式檢討
  • 2025-07-12 N8N Workshop 筆記心得

分類

  • 心得x體驗 (47)
  • 筆記x備忘 (79)
  • 閒談x雜記 (15)

贊助買咖啡

Facebook Instagram RSS

標籤

android ci4 cloudflare Codeigniter codeigniter 4 flutter git ios linode linux MAC macos nginx php plugin QBQ!問題背後的問題 server work sublime sublime text vps vue.js vue3 What if What If? 如果這樣,會怎樣? wordpress 備份 原則 團隊,從傳球開始 團隊,從傳球開始:五百年都難以超越的 UCLA 傳奇教練伍登培養優越人才和團隊的領導心法 外掛 如果這樣,會怎樣?:胡思亂想的搞怪趣問 正經認真的科學妙答 媒體識讀 工作的原則 心得 意志力 活動心得 灰階思考 第三部分 第二部分 第四部分 股癌 自慢10 自慢10:18項修練 謝孟恭 讀書心得

文章分類

  • 心得x體驗 (47)
  • 筆記x備忘 (79)
  • 閒談x雜記 (15)

近期文章

  • LLM 生成參數清單與說明
  • 使用 google 的 Gemini CLI 來製作字幕
  • 2025-07-29 社交模式檢討
  • 2025-07-25 社交模式檢討
  • 2025-07-12 N8N Workshop 筆記心得

近期留言

  • 「Bolin Lai」於〈WordPress 之中藍新金流開啟後, Elementor 外掛有時會打不開的問題處理〉發佈留言
  • 「Jerry Lin」於〈WordPress 之中藍新金流開啟後, Elementor 外掛有時會打不開的問題處理〉發佈留言
  • 「JCL」於〈WordPress 之中藍新金流開啟後, Elementor 外掛有時會打不開的問題處理〉發佈留言

文章月曆

2025 年 8 月
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
 12
3456789
10111213141516
17181920212223
24252627282930
31  
« 7 月    

© 2020 hipster.crazyjerry.studio - a blog about experience, notes and nonsense, by Jerry Lin.

No Result
View All Result
  • 首頁
  • 心得x體驗
  • 筆記x備忘
  • 閒談x雜記
  • 我的工具箱
  • 關於我

© 2020 hipster.crazyjerry.studio - a blog about experience, notes and nonsense, by Jerry Lin.